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件通知文件通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培育凝练
发布时间:2023-02-21作者:来源:点击:
一、成果类别和内容范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项目参照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分4大类别进行评选。
(一)考察探究类成果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二)社会服务类成果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三)设计制作类成果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四)职业体验(生涯教育)与社团活动类成果
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参评教师及参评成果要求
(一)对参评教师及其学校的要求
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或辅导学生社团活动三年以上。教师应具备课程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每项成果的指导教师限报1人。
参评成果所属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学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二)参评条件
1.参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果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参评成果获得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以上奖励;
(2)参评教师获得市级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以上奖励;
(3)参评教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获市级以上奖励;
(4)参评教师所在学校获县(区)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单位。
2. 社团活动类成果申报和获奖的总数不超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果总数的15%。学生社团活动申报省级成果的,应符合参评条件第1条所列条件中的两条,并持续开展活动三年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学生社团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社团;
(2)学生社团成果或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
(3)学生社团活动被新闻媒体报道。
3. 对于没有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果评选的单位和机构,如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另行申报。
(三)参评材料
参评教师填写《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申报表》(附表1-1),提供参评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及经验总结材料;提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认定;同时提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参评成果过程性材料根据申报种类的不同依据下面条目提交:
1.考察探究类成果
考察探究类成果需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料,包括确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等过程的图文、视频资料。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过程性材料。
2.社会服务类成果
社会服务类成果需提供:服务对象与需要分析;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的过程的视频、照片、服务经历反思,活动经验分享等档案材料;所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指导教师的总结、学校教学管理评价认定意见等。
3.设计制作类成果
设计制作类成果需提供:教师指导方案,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制作或创意作品草图(图片)、活动材料或工具、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料;所制作物品或作品视频展示及性能、特点介绍;教师评价意见等。
4.职业体验(生涯教育)与社团活动类成果
职业体验类成果需提供:职业情境选择介绍;实际岗位演练视频;交流、分享经历过程,反思、总结、概括提炼经验的图文资料;付诸行动应用的视频资料。
社团活动成果需提供:学校制定社团活动考评细则,社团章程,书面汇报材料一份,材料内容包括社团创建宗旨、机构设置、日常管理、主要活动、成果图片、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三、成果评审
成果评审分材料评审和实地考评两部分进行。在材料评审期间,对参评单位进行抽查并实地考评。抽查中发现未能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与报送材料不符的情况,将视情节予以扣分直至取消参评资格。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推评准备
下一篇:返回列表